待摊费用有什么规定
待摊费用是企业为了合理分配成本而在一定期限内摊销的费用。根据相关规定,待摊费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定义**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费用,分摊期通常在1年以内(含1年)。
2. **摊销期限** :待摊费用应在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并计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
3. **终止摊销** :如果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企业受益,应将其摊余价值一次全部转入当期成本或费用,不得再留待以后期间摊销。
4. **核算原则** :
- 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外,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时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 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采取待摊方法的,实际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当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
- 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5. **税务处理**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某些支出可以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后准予扣除。
6. **新会计准则** :在新会计准则下,不再使用待摊费用科目,而是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等科目替代,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替代预提费用。
请注意,这些规定可能会随着会计和税务法规的更新而变化,因此建议参考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待摊费用的具体计算方法是什么?
长期待摊费用与短期待摊费用有何区别?
待摊费用在税务处理中有何优惠政策?